切换风格

默认晚霞 雪山 粉色心情 伦敦 花卉 绿野仙踪 加州 白云 星空 薰衣草 城市 简约黑色 简约米色 节日
洋葱论坛公告
回复 1

30

主题

45

回帖

1211

积分

5级|研究生

Rank: 5Rank: 5

UID
72668
性别
保密
积分
1211
惊人的事实:月球背面之谜(图)[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6 07: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发现月球金字塔
  美国人于1966年11月20日发射的“月球轨道环行器”2号,在月球表面上发现了一些像金字塔的建筑物,也有点像华盛顿纪念碑。 它们的建筑角度明显运用了几何学原理。排列方式与埃及三座大金字塔顶点的排列方式完全一样。
  


  二、月球曾经人工改造
  从“阿波罗”宇航员拍摄的一些月面环形山的照片发现, 环形山上分明留有人工改造过的痕迹。例如,在戈克莱纽环形山的内部, 可以看出有一个直角,每个边长为25公里,在地面及环壁上,还有明显的整修痕迹。 更为独特的是另一座环形山,它们边缘平滑,过于完整,环内呈几何图形,有仿佛是划出来的平分线, 在圆周的几何中心部位,有墙壁及其投影。该山外侧有一倾斜的坡面,其形状有如完整的正方形,在正方形内有一个十字,把正方形等分成对称的各部分。
  



  三、月背发现飞碟基地和城市
  1968年12月25日, 当“阿波罗8号”飞船载着指令长弗拉克。鲍曼及两名助手进入月球背面用肉眼探察时, 曾发现飞碟降落而拍过照片。后因“保密”,长期没有透露。直至八十年代,由于疏忽才公之于众。 照片是在月球背面离地表100千米处用望远镜头拍摄的。 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个巨大的飞碟正在向左下方的月面降落,飞碟的舷窗清晰可见(西方一些科学家声称, 近几年来飞碟从月球背面飞出有十多次)。
  桑托森的苏联科学家认为:“照片中一些类似机场跑道标志塔的建筑物是引导宇宙飞船起降或将外星飞船引向月球内部的标志。”苏<<宇宙>> 杂志编辑维里斯博士说:“苏联政府之所以决定不发表这一惊人的发现, 是为了不想把自己掌握的情报让别国知道。”

  四、月面发现新鲜人类赤脚印
  据香港<<文汇报>>和<<家庭主妇报>> 透露: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着陆月球时, 宇航员在月球的表面共发现了23个人类赤脚印,于是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在过去的27年中,美国当局对此一直保密。 直至最近,在一批飞碟研究人员的要求下才公开了这一秘密。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康姆庞对美国新闻媒体说:“显然,在月球上发现人类的赤脚印是令人吃惊的, 说明有人在美国之前已登上月球,而且不穿宇航服”。 康姆庞还说:“据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称:这些脚印无可置疑是属于人类的,而且留下的时间不久。”而常识告诉我们, 地球人是不可能赤着脚登上月球的,也不可能不靠运载工具而自行飞月球, 而美国“阿波罗”11号首次登月宇航员始终穿着宇航服和登月靴,那么留下这些脚印的只能是地球以外的“人”了。
  


  五、月背发现美“二战”失踪轰炸机
  1987年3月苏联人造卫星从月球背面发回的传真照片显示,有一架“二战”时期的美制老式轰炸机,停放在月球的陨石坑边, 机身机翼都有明显的美国空军标志,有人推测可能是外星人掳到月球上去的。 苏美两国科学家曾打算成立一个特别小组进行秘密调查,可是苏联卫星于1988年7月再次扫瞄该地时,飞机已神秘消失,暗中监控的美国专家承认该架飞机是7月22日从月面失踪的。
  综上所述,疑点不少,月球如从未有过生命,金字塔是谁造的? 赤脚印是谁留下的?山岩壁的人工改造又是谁干的?二战的美国旧轰炸机又是怎样来到月球的? 月背的地面建筑究竟是月球原居民留下的,还是外星飞碟客建造的? 一切这些谜底都还有待人类进一步加以研究探索。

月球

月球

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

月背发现飞碟基地和城市

月背发现飞碟基地和城市

月面发现新鲜人类赤脚印

月面发现新鲜人类赤脚印

月背发现美“二战”失踪轰炸机

月背发现美“二战”失踪轰炸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1

回帖

4143

积分

6级|博士

Rank: 6Rank: 6

UID
72805
性别
保密
积分
4143
发表于 2016-3-8 08: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由于人类好奇的心理,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个论坛的出现会在全世界引起怎样的骚动 ----】
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洋葱论坛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Archiver|手机版|黑名单|洋葱论坛 ( 粤ICP备18009964号 )

GMT+8, 2024-5-7 00:45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3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