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zz7871 发表于 2015-9-10 08:57:01

从明朝活到现在的不死动物 或能破解人类长寿之谜


一种名为“明”的蛤类动物经鉴定被确认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它生长在冰岛海底,初期处于中国明代,其贝壳上的纹理显示,它现在的年龄已达到405岁。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8日报道,去年,英国班戈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科学家在大西洋北部的冰岛海底捕捞到3000多个空贝壳和34个存活的明。这些明长度约为8.6厘米。“我们并不知道它们就是明,” 艾伦 ·沃伦麦可参与了当年的捕捞,他说,“于是就把它们送到了实验室。”随后,英国慈善机构“帮助老人”斥资4万英镑委托专家研究这些动物的确切年龄及其在海底的生长过程。因为明身上的贝壳共有405条纹理,科学家们最后断定,这些动物已经存活了405年。它们比此前发现最长寿的动物还年长31岁。
                               
一种名为“明”的蛤类动物经鉴定被确认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它生长在冰岛海底,初期处于中国明代,其贝壳上的纹理显示,它现在的年龄已达到405岁。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8日报道,去年,英国班戈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科学家在大西洋北部的冰岛海底捕捞到3000多个空贝壳和34个存活的明。这些明长度约为8.6厘米。“我们并不知道它们就是明,” 艾伦 ·沃伦麦可参与了当年的捕捞,他说,“于是就把它们送到了实验室。”随后,英国慈善机构“帮助老人”斥资4万英镑委托专家研究这些动物的确切年龄及其在海底的生长过程。因为明身上的贝壳共有405条纹理,科学家们最后断定,这些动物已经存活了405年。它们比此前发现最长寿的动物还年长31岁。
                               
《泰晤士报》因此调侃说,在明成长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下,而文学大师莎士比亚正在写作他的《温莎的风流娘们》。环境标本明贝壳上的纹理不但是人们断定其确切年龄的依据,也使其成为记录环境变化的活标本。据科学家介绍,明的贝壳只有在夏季才会生长。在海水温度较暖并且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明的贝壳上每年都会长出厚度约为0.1毫米的一条纹理。正因为明贝壳上每条纹理的厚度取决于当时所处的环境,因此,人们可以以此为据,了解当时海底的生态环境以及气候变化。

                               
“明贝壳上的纹理就像是树上的年轮,”主导本次研究的克里斯·里卡德松教授是海洋生活学专家,他说,“我们知道海洋圆蛤通常能活200多年,并将气候记录‘编入’贝壳中。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建立北大西洋气候变化的详细图表。”目前,由于明在研究过程中S亡,它们的肉体部分已被取出,剩下的贝壳将继续用于科学研究。限于目前对软体生物的认识程度,科学家还无法得知明是如何在长达数世纪时间内在海底生活。尽管破解明的长寿之谜并非易事,“帮助老人”的发言人说,明的发现为人类探索如何在数百年中保持健康提供了机会。如果能够破解其中的秘密,那么人类也将实现长寿的可能。
                               
相关阅读:十大无眼睛动物:竟可百年不S
  1、欧洲洞螈   仔细看似真龙的生物其实是叫“洞螈”,这是一种两栖动物,发现于欧洲一些阴暗的洞穴里。过去,人们把它们误认做是龙的幼仔。   洞螈没有眼睛,也就没有视力,身上几乎透明,生活在一个极其不一般的空间。仅管它们不能看见东西,但是它们可以通过身上的感受器来感受化学与电信号,来猎捕一些无脊椎动物。由于经常生活在水里,洞源的皮肤特别柔软并且苍白。这有点跟某些人的皮肤一样,因此它们还有个别名“人鱼”。   洞源还有一个亚种,叫黑洞源。黑洞源有眼睛,并且它们的皮肤含有色素,因此没有洞源那样显得神奇。
                               
  2、利普托迪鲁斯甲虫   利普托迪鲁斯甲虫(Leptodirus Beetle)是一种喜洞生物,它没有眼睛,非常适应洞穴漆黑的环境,它只通过灵敏的嗅觉和触觉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果将利普托迪鲁斯甲虫从漆黑的洞穴环境中取出,它们很难适应其它环境。据悉,利普托迪鲁斯甲虫是全球发现的第一种喜洞生物,首次发现于1832年。   利普托迪鲁斯甲虫身体长1厘米,它们在漆黑的洞穴中主要以腐烂的洞穴生物Shi·Ti为食,仅生存于欧洲阿尔卑斯山脉迪纳拉山东南部的几处石灰岩洞穴中。

                               
  3、考艾岛洞狼蛛   考艾岛洞狼蛛的学名为“Adelocosa anops”,首次发现于1971年,科学家在夏威夷群岛的考艾岛5个洞穴中发现大约20多只狼蛛。   据称,这些洞穴形成于560万年前,因此生活在这里的狼蛛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适应了漆黑环境,并逐渐进化消退了眼睛器官。   但是考艾岛洞狼蛛具有灵敏的触觉,当掠食动物进入洞穴,它们能够探测到掠食动物的一举一动。不过它们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即使当洞穴探险者在探索洞穴里身处险境或者照明灯电池耗尽时,这种狼蛛也不会“落井下石”。

                               
  4、肯塔基州洞虾   肯塔基州洞虾的学名为“Palaemonias ganteri”,它是一种没有眼睛器官的喜洞生物,能够生存在没有光线的洞穴环境中。它们多数生活在美国肯塔基州著名的猛犸洞穴和该地区其它地下洞穴中,由于地面水坝和河道严重影响猛犸洞穴地下水系统,这种无眼洞虾正处于濒临灭绝状态。   肯塔基州洞虾没有眼睛,全身透明,体长可达到3.15厘米,与德克萨斯州、阿拉巴马州和佛罗里达州洞穴虾较为接近。目前,该地区的地下水污染也成为它们生存的巨大威胁。

                               
  5、洞穴盲视龙虾   美国大约有40种不一样的洞穴虾物种生活在各种洞穴环境中,其中多数洞穴虾类都没有眼睛,它们身体缺少染色体,并且寿命很长,一些物种的寿命可达到75年。   洞穴盲视龙虾就是体形最大的喜洞生物,其体长可达到10厘米。历经数百万年的进化历史,包括盲视龙虾等洞喜生物逐渐适应漆黑的洞穴环境。它们就像是“煤矿中的金丝雀”,它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是环境指示器,过滤的地下水是它们的主要栖息环境。

                               
  6、洞穴盲视螃蟹   像许多喜洞生物,洞穴盲视螃蟹生活在遍布全球的漆黑水淹洞穴中。它们具有一些进化适应·X·,比如:没有眼睛,身体染色素较少。只有当人们使用探照灯才能发现它们的存在。洞穴盲视螃蟹主要存在于淡水进入洞穴的入口处,这里的水域环境有许多适合盲视螃蟹食用的食物。   如图所示,这是在印尼爪哇岛洞穴中生活的一种盲视螃蟹,其学名为“Sesarmoides jacobsoni”。

                               
  7、墨西哥脂鲤   墨西哥脂鲤的学名为“Astyanax mexicanus”,这种没有眼睛的鱼类是从生活在萨斯喀彻温河和墨西哥州普通的脂鲤进化而来,它们体长可达到10厘米。   墨西哥脂鲤身体呈现极端的白化特征,长着半透明的皮肤,更令人惊奇的是它们完全没有眼睛。墨西哥脂鲤是一种未濒临灭绝的物种,人们可在观赏鱼市场购买到,据悉,喂养的水族馆内的墨西哥脂鲤通过其发育的非视觉器官能够探测并避开水中物体和水族箱壁。

                               
  8、巴西盲视水虎鱼   巴西盲视水虎鱼的学名为“Stygichthys typhlops”,它们与可怕的水虎鱼是近亲。巴西圣保罗大学鱼类学家卡里斯蒂诺-莫雷拉(Cristiano Moreira)博士称,这种水虎鱼可能是巴西地下水域最具威胁·X·的鱼类。   它们主要生活在米纳斯吉拉斯州25公里长的地下河流中。据悉,米纳斯吉拉斯州贾巴镇村民曾在井中打捞出一种奇特的全身灰白小鱼,很可能就是盲视水虎鱼。

                               
  9、德克萨斯州盲视火蜥蜴   德克萨斯州盲视火蜥蜴的学名为“Eurycea rathbuni”,这是一种没有发育眼睛、生活在无光地下环境的奇特动物,它们的体长可达到13厘米。   这种盲视火蜥蜴是一种两栖动物,它们将卵排在水中,它们以蜗牛、片脚类动物和盲虾为食。火蜥蜴是自然界最奇特的一种动物,它们不仅能再生被切除的四肢、受损的肺脏、重伤的脊椎神经,甚至可以再生部分受损的大脑。   科学家正在对其中的奥秘展开深入研究,希望有朝一日在人类身体上能真正实现,断肢自主再生的宿愿。

                               
  10、马达加斯加盲蛇   马达加斯加盲蛇的学名为“Xenotyphlops mocquardi”,它是世界上15种盲蛇之一。   这种小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处于盲视状态,体长仅有25厘米,以地穴爬虫为食。它是一种负趋光·X·动物,这意味着将它从地下挖掘放在地面上时它们会有意地避开光线,这些习·X·使得它们仅能以昆虫为食。   马达加斯加盲蛇具有灵敏的嗅觉,它们能够准确地探察到蚂蚁和白蚁巢穴。

枫人爱爱爱 发表于 2016-3-7 21:04:32

呵呵 高兴成什么样了啊!!!不是因为看贴,只是因为想笑。

香菇 发表于 2016-3-16 07:34:33

偶的天啊!疯了 这年头盗版还真多~~~~~~

liheyong123 发表于 2016-4-3 08:53:17

-_=||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明朝活到现在的不S动物 或能破解人类长寿之谜